刊号:闽简报191号 2014年第35期(总第600期)
网址:http://www.fjmu.edu.cn/news E-mail: mailto:fjmuxb@fjmu.edu.cn
福建医科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编 2014年9月18日
本期目录:
3.陈良万等4位同志获福建省卫生计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5.我校首批公派学员顺利完成哈佛医学院转化医学项目及南非德班全球课程
9月18日晚,我校2014级学生开学典礼在上街校区综合体育馆隆重举行。校领导郑祖宪、陈元仲、朱世泽、肖铮、林建华、吴小南、梁敬阳、黄爱民,校长助理周瑞祥、林旭出席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校党委副书记朱世泽主持。
校长陈元仲在开学典礼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他向全体新同学提出了“胸怀大志,为国为民;勤奋学习,追求真知;脚踏实地,严谨治学;卓尔不群,敏于创新”四点要求,并祝愿新同学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浪潮中创造更加灿烂的青春和未来!
教师代表李跃平和2014级研究生代表高雯宇同学、本科生代表徐福安同学在开学典礼上发了言。
学校各学院(部)、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和2014级全体新同学参加了开学典礼。(办公室)
近日,省科协授予30名同志第四届“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我校佘菲菲、陈良万、徐国兴等3位教授榜上有名。本届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来自高校的共有14人。(科技处 陈建济)
陈良万等4位同志获福建省卫生计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近日,省委组织部、省卫生计生委表彰2013—2014年度福建省卫生计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每人奖励工作经费50万元、生活津贴3万元。我校陈良万、康德智、刘景丰、陈江榜上有名。(人事处)
日前,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我校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陈裕滢和附属漳州市医院吴青松2位同学荣获2013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每人可获得主办方提供的奖励金2000元。
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是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面向全国大学生开展的一项成才励志教育活动。该活动以“我的中国梦——青年自强·圆梦中国”为主题,旨在从爱国奉献、道德弘扬、科技创新、自立创业、志愿公益、身残志坚等不同角度,寻访为实现梦想自立自强、努力拼搏的当代大学生典型,为当代大学生实现中国梦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团委 黄东灿)
我校首批公派学员顺利完成哈佛医学院转化医学项目及南非德班全球课程
日前,我校基础医学院宋斌、附一医院徐巍、协和医院邹漳钰、柯甦捷、口腔医院于皓博士等5名首批公派学员赴美参加并顺利完成哈佛医学院第一期转化医学项目。该项目为哈佛医学院联合麻省总医院、麻省理工大学的拉根研究所(Ragon Institute)开展,并在全球范围选拔20名学员参加。项目围绕“未被满足的医学需求与转化医学方案”主题,邀请来自哈佛医学院及各知名附属医院、哈佛公共卫生学院、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大学、各著名研究所和制药公司研发部门的顶级科学家进行授课,并结合国外高校先进的教学方法,如专家讲座、结构性讨论、案例分析、远程实时互动式授课、医患面对面访谈和学员分组陈述等。
之后,宋斌和柯甦捷博士还参加了在南非德班进行的后续全球实践课程。本课程主要结合南非艾滋病和结核的高发病情况,探讨如何挖掘潜在的医学问题以及相应的转化医学策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陈华)
座谈中,朱世泽就如何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闻报道、学生教育管理特别是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及师资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发展等方面深入听取学院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院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对学院的长远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调研,为进一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做实做细各项整改任务,建立上下联动的有效机制,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让师生受益作了充分的铺垫。(公共卫生学院 许振珊)
朱世泽结合所分管的工作对学院工作提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要善于发现和努力选树身边典型人物,吸引各路媒体看医大,提升学校和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二是要在招生工作上下功夫、出实招,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同时应做深入细致的大学生思政工作,为学生提供贴心服务。三是要求发展,谋创新,强化顶层设计,加快办学模式探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走出一条新路,促进学院事业可持续发展。
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学院负责人就束缚学院发展、亟待解决的办学资金、师资队伍内培外引、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换了看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药学院、外国语学院)
开学伊始,校图书馆在上街校区学生广场首次举办以“走进数字资源,助力教学科研”为主题的馆藏数字资源宣传活动,应邀参加活动的有省内外14家数据公司及工作人员40余人。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近5000份、赠送小纪念品近1000份。副校长梁敬阳到现场并肯定了此项活动的意义。
目前我校数字图书馆引进数据库40余种,馆藏中外文电子文献140余万册。(图书馆 周青云)
基础医学院坚持“绝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宗旨,紧扣育人主题,积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行有益探索,在迎新阶段构建了以“贷、助、补”为主,以心理辅导、思想教育、人文关怀为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立体帮扶聚爱心。
一、搭建桥梁,以“关心”先行。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其家长与学院的交流,以“关心”先行。学院在开学前安排辅导员与助导提前联系困难学生及其家长了解需求,及时发现一些“隐性”的经济困难学生,并通过寄送《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新生入学须知》等方式,详细介绍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置的学费贷款、绿色通道、临时困难补助等渠道,在开学报到前减少困难学生与其家长的经济顾虑。
二、困难资助,与“暖心”同行。积极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学初的心理,悉心了解其生活困难情况。为经济困难学生,尤其是因突发状况无法正常注册的学生采取开设绿色通道、发放临时困难补助等措施,同时,值班人员“三班倒”,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多方位保障经济困难学生开学初的基本生活。
三、结对帮扶,让“爱心”远行。学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原则,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爱生”的理念转化为人性化的资助行动。从媒体报道上了解到2014级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家庭困难新生郑继红的励志感人故事后,学院领导及老师第一时间联系了郑继红同学,并前往慰问,关心了解她的家庭情况与亟待解决的困难,详细介绍了学校与学院的各项帮扶政策,鼓励她在逆境中树立信心,刻苦学习,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大学生活的新挑战。(基础医学院 卞燕敏)
为增强学生对临床检验实际的感性认识、促进临床实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2013年10月,医学检验系启动了涵盖医学检验五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视频和图片库建设,附属协和医院和附属第一医院的10余名教师参与视频、图片库的建设。近一年来,编者们累计采集了千余张图片、制作了数十个视频,主要包含临床检验科所用主要仪器设备及操作过程,外周血涂片、骨髓血涂片、尿液镜检、粪便检验、微生物培养、寄生虫形态、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清和尿蛋白电泳等原创性临床实景图片、视频。验收会上展示了图片和视频,并就图片和视频的质量、图注的规范、视频的格式和内容等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及修改要求。
临床实景图片、视频库的建设与应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但意义深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临床一线检验工作的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也为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乃至新一轮的专业认证及评估奠定基础。(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李祥辉 陈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