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号:闽简报191号 网址:http://www.fjmu.edu.cn/news/index.htm 福建医科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编 | 2009年第4期(总第346期) E-mail: fjmuxx@mail.fjmu.edu.cn 2009年2月19日 |
本期目录:
3.我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荣获2007-2008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5.我校附一医院杨立勇教授合作研究成果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The Lancet》上发表
6.我校《眼科学基础》获选教育部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8.我校口腔医学院程辉教授获2008年度福建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10.简讯一则
省教育工委副书记施祖美慰问我校老干部和生活困难党员
1月14日上午,省教育工委副书记施祖美到我校慰问老干部和生活困难的党员,给老干部和生活困难的党员送上新年祝福,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并送上慰问金。
2009年春节前,我校共向16名生活困难党员、6名生病住院党员很3名老干部,送去慰问金25000元。(组织部)
我校获全省教师普法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
日前,我校被评为“全省教师普法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这是省教育厅对我校贯彻落实《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关于贯彻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切实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高教师法制素质工作的褒奖。对这次教育普法学习和考试考核,学校党委重视、领导带头,精心组织、合理安排,普法面广、效果良好。全校全体干部和教师762人参与了学习和考试,参与率、及格率均达到100%,其中80分以上占99%,达到了预期目的。(工会)
我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荣获2007-2008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近日,福建医科大学副校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林建华教授被光荣授予2007-2008年度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自2001年起,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卫生行业内公开选拔在各自专业内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林建华院长系该年度福建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专家。(附一医院)
为加快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进程,以推动产学研结合和促进科研成果转化,2月11日下午,省发改委副主任林锡能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莅临我校进行调研。校党委书记郑祖宪、校长陈元仲及副校长陈晓春出席了调研会。
林锡能副主任在听取校领导有关学校学科建设、新药研发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工作的汇报,药学院有关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基础医学院有关基础医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建设、图书馆有关省医学信息综合数字化平台建设可行性报告的汇报之后,指出高校要主动联系企业介入自己的成果,多与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使更多的生物医药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促进海西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表示今年将大力扶植省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林锡能副主任还在陈晓春副校长等陪同下实地查看了生物医药工程研究中心。(药学院)
我校附属第一医院杨立勇教授合作研究成果在国际医学权威杂志《The Lancet》上发表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立勇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国内8家知名医院联合开展对国内糖尿病治疗多中心临床研究提出,早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治疗方法,并能弥补传统疗法存在的缺陷。这项具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署名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杂志《The Lancet》(即《柳叶刀》)2008年371卷上发表,改变了2型糖尿病患者先饮食调理和口服药物,最后才用胰岛素治疗的传统阶梯式疗法,提升了我省内分泌学科在国际学术领域的知名度,标志着我省糖尿病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附一医院)
我校《眼科学基础》获选教育部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我校徐国兴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眼科学基础》被评为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是我校教师主编的规划教材首次被评选为国家级精品教材。(教务处)
国家教育部为鼓励质量工程“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立项教材的编写者和提高出版社教材质量,对2007-2008年出版的立项教材进行评选,并于2008年12月30日公布〔教高司函(2008)257号〕 评选结果。我校博士生导师徐国兴教授主编的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眼科学基础》榜上有名,成为507种精品教材之一,得到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专项资助。(附一医院)
在日前召开的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该院
根据《福建医科大学新一轮发展后勤改革方案》精神,近日,饮食服务中心和交通运输服务中心经过广泛动员、组织实施、公示等阶段,先后完成对科室主任、副主任及员工的竞聘上岗工作,标志着学校后勤工作改革正式启动。(总务处)
★1月10日、12日,人文学院团委邀请该学院参与西部计划的2008届毕业生林高德、陈月玲返校参加2009届社会工作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三支一扶”主题班会,让毕业生详细地了解西部计划、我省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和“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等基层服务项目。